当前位置 -> 留言本
共有 461 条留言,其中 0 条是今天的请各位宗亲点击这里签写留言

陈克炎
在2012-8-14 0:42:19发表的
给陈克炎写信 访问陈克炎的主页 1434973516 219.138.43.100
各位宗亲,大家好!我是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普济镇陈巷村人,据我们族谱记载,是从江西迁居过来,先祖是哪位。至今380余年,我们的族谱没有详细的分庄记载,有知道我们属于什么庄的请指教:我的邮箱c_keyan@163.com 谢谢

陈博
在2012-8-10 22:42:06发表的
给陈博写信 访问陈博的主页 无 211.160.21.17
我生于汉口.听先母讲200年前先辈从湖北省天门多祥到汉.
族属〝玉照堂〞.不知可考与否.谢谢!
愿天下陈氏发扬光大,祖国真正繁荣昌盛,公平正义!!

陈豪
在2012-8-7 3:38:16发表的
给陈豪写信 访问陈豪的主页 没有OICQ 220.179.18.34
我是宿松陈,寻找陕西洛南、渭南、商南一带陈氏宗亲,民国八年,他们曾派人前来宿松修谱,现无音讯。

南陈后人
在2012-7-25 21:50:43发表的
给南陈后人写信 访问南陈后人的主页 没有OICQ 60.173.46.98
蜀马陈氏       
    
    据《绩溪县志》载“修文乡陈氏:南朝陈文帝第四子伯固封新安王,居家新安。陈亡,伯固子陈鉴避难居上溪山(今上金山上庄镇)。唐末,其裔迁蜀马。陈姓今分布蜀马、蜀水、高山、沙坝等十余村”。历史上,这支人一直守护着先祖猛公陵墓,而现在上庄镇陈姓人寥寥无几。
    蜀马为新安王伯固后裔迁徙点之一,距修文乡大约30里左右,唐末,由修文乡迁此,居住至今。村中至今仍保存后梁时期庙宇——觉乘寺。寺庙内存有清晰可辨的五块碑文,记载着蜀马村历史的辉煌与文明。
    现蜀马为行政村,全村约18平方公里,村民基本姓陈,约一千四百多人,村寨坐落于山间盆地,四周山高险阻,仅有一条通道,崎岖蜿蜒,实为避乱的好地方。进入村口,过一石拱桥,桥头有一亭子,亭内面积约10平方米,两边墙上安装于柱子上的条凳,可并排坐四人,供来往行人歇脚;亭子脊梁上写着“龙辰年光绪十三年(1888)巧月颍川郡重建”字样;亭口两山墙虽然仅三米多高,但仍然精心建成马头墙格式;墙口面上的楹联隐约可见“路转峰回,比蜀道易难几许;山桥野店,看马蹄迎送如何”。路过此地,人们不禁为古道艰险而感慨万千,由此,蜀马村的村名也不难理解了。清乾隆年前,该村村名曾经一度称“失马”,传说,有官员在此走失了坐骑,而称村为“失马”。后改称蜀马,既取谐音,又含该村道路艰险如蜀道之意,蜀马村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蜀马村陈氏,自唐末由修文乡迁来,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风雨雨,然而“耕读传家”不迭,人文蔚起。远史不详,明后有载。嘉庆《绩溪县志》载:陈于泰,字大来,号谦如,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今绩溪蜀马村人。
    陈于泰少时聪明,倜傥不群,胸有大志,15岁时便精通经史。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之后,买宅京师,攻读三载。崇祯四年(1631)三月五日,“辛未科”殿试中,崇祯皇帝御批陈于泰“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代历史上第八十五名状元。陈于泰中状元之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其时,陈于泰的弟弟陈于鼎亦供奉翰林,兄弟并居翰林。陈于泰曾三次抗疏直言时政,被革去了官职。崇祯十三年,谕史部开列天下废官进览,而唯独少了陈于泰的名字,经过交涉也没有结果。明亡后,回乡不再外出。清世祖顺治六年去世。
    从板桥头往玉台方向到岭头,在通往蜀马村的逶迤石板路上,清康熙年间,蜀马村人曾打着旗幡,抬着轿子,雇了八个吹鼓手,敲锣打鼓,吹奏“喜迎门”,放响三门铳,来到村头山岭,迎接陈宏谟荣归故里。陈宏谟是蜀马人,“由岁贡选扬州训导……博洽经史百家,为文千稿万状,尤精诗古文辞。尝试万寿诗,倾刻成百韵,乃一代名贤。”(嘉庆《绩溪县志》)蜀马人为这偏僻小山村出了这么一位名贯江南的大文儒而自豪。从此,这普通的山岭便有了一个雅号——“接贤岭”。
    王明,在现代史上为众人熟知的人物,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安徽金寨县梅山人。2011年秋,梅山镇的陈绍普、陈绍坤宗亲来蜀马寻根问祖时说:不久前王明次子王丹丁从俄罗斯回来(梅山镇)省亲、祭祖,临别时嘱咐我们一定要来蜀马祖居地看一看……
    据梅山镇陈氏族谱记载:梅山镇陈氏,新安王伯固后裔,元末,六六公因经商由蜀马外迁泾县;清朝晚期,其后人又断断续续来到金寨县梅山镇落籍。至今,这里陈姓人口甚多,谱修多届,忠孝传家,耕读为本,亦先后出了很多知名人物。(文中图片请见本网站“人文与采风”栏目)


南陈后人
在2012-6-27 2:10:58发表的
给南陈后人写信 访问南陈后人的主页 没有OICQ 122.96.24.203
抢救南朝陈先祖猛公陵墓

陈猛,字仲戒,泳之长子,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445)生。仕梁,为安城(今广西宾阳东)太守。(一说任新安太守)。据传,有术士于徽州绩溪修文乡(今名上庄镇),见一吉地有王气,后过吴,幸遇陈猛待之殊厚,又多其德,遂献其地曰“天子墓”,所历三世。陈猛卒于南齐武帝永明三年乙丑(485),引舟逆新安江数百里葬于其地,今墓封尚存。娶唐氏,又胡氏、马氏,生子二,道巨、道卿(见《义门陈文史续考》29页)。
陈猛是武帝陈霸先的曾祖父,其寝墓位于安徽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村西约4华里之石鹤山上,海拔约400米。墓向座西朝东,当地人称“天子墓”。嘉庆《绩溪县志·丘墓》载:“安成太守陈猛墓,在八都石鹤山上,旧《志》但云‘陈太祖墓’,今有墓碑名猛。”
2012年4月9日,笔者同蜀马村村长陈国跃、陈家贤,东至县陈世凡一行四人,在余川村老人汪本铨的带领和指引下,我们顺着山脊爬上了石鹤山,在快要接近主峰时有一驼峰坡地,在驼峰腰处见到了太祖陈猛寝墓。墓已被盗,前后挖掘了四个窟窿(见照片一、二),墓志铭碑石已毁,只留下墓后碑,(注:皖南墓葬风俗很特别,前后各立一碑,前大后小。前碑为墓志铭,主要刻写墓主简历。后碑为标志碑,简单刻上某某之墓)仍依稀可见“□祖猛公陈氏之墓”这七个字(见照片三)。而我们从汪本铨老人(今已八十多岁)和绩溪县志办人于2000年所临摹的拓片上,则清楚可见“先祖猛公陈氏之墓”八个字(见照片四)。
南朝陈后裔今有数千万之众,既然已经发现了太祖陵墓被盗,并且满目疮痍,能熟视无睹吗?不知不怪,已知而木然,则不孝。因此,我们紧急呼吁海内外南朝陈后裔宗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早日修复太祖陵墓献出一份力量,刻不容缓!
建议先去墓地看看,联系地址:绩溪县板桥头乡蜀马村委会先祖猛公陵墓修建领导小组,联系电话:13355631480 13965668716  也可以同本网站联系。

陈儒家
在2012-6-22 9:07:17发表的
给陈儒家写信 访问陈儒家的主页 85648588 117.89.173.19
请问哪位宗亲知道明朝陈氏五祖兄弟松公、柏公 、槐公、檀公、梯公的先辈是什么名字?目前仅知义门堂柏公一支移居安徽,檀公一支移居东海,目前分布在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一带,梯公一支改堂号三元堂移居鲁南苏北交界地的一些县市。但五兄弟的上辈名讳就不知道了。跪求有上述五祖兄弟有关信息的宗亲提供线索。O/Z

陈明卿
在2012-6-22 3:17:38发表的
给陈明卿写信 访问陈明卿的主页 792606892 112.67.111.200
月海宗亲:我是海南省澄迈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是义门堂子弟,本想在留言板上多写,但不能发送。请将你的邮箱给我,以便联系。谢谢!
陈明卿
管理员回复:cyh1767@163.com是我的邮箱,可以发至这里,谢谢!

陈胜
在2012-6-19 2:37:25发表的
给陈胜写信 访问陈胜的主页 861104164 114.86.24.237
我也是义门陈后代,我爷爷是保子辈,我父是孝子辈,往后家谱就没了。 请问你们那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