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达子德即清德即清考

类别:人物 考略 作者:陈月海 陈刚

据新旧唐书载:陈叔达(572635),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宣帝顼第十七子,约生于太建四年(两唐书本传不载其生年,今依《陈书》推与叔慎同在572年生),太建十四年(582)封义阳王,历丹阳尹、都官尚书。入隋,久不用。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李唐义师至绛郡,叔达以郡归顺,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与记室温大雅同掌机密、军书、赦令及禅代文诰。武德元年,授黄门侍郎。二年,兼纳言。四年,拜侍中。五年,进封江国公。叔达明辩,善容止,每有敷奏,搢绅莫不属目。江南名士薄游长安者,多为荐拔。贞观九年卒,谥曰缪[mù]。后赠户部尚书,改谥曰忠。有文集十五卷。两唐书本传均未载其子嗣情况,《元和姓纂》载其生子“政德、元德、贤德、绍德。政德曾孙义,少府少监。元德生仲方,顺州刺史。贤德,水部郎中、汾州刺史。绍德曾孙,盩厔县令”。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亦载叔达四子曰“政德、玄德、贤德水部郎中、绍德。政德曾孙义,少府少监;绍德孙复,盩厔尉,复子辽”。

叔达另一子名弼,史书未载,由徐浩撰《唐故河南府河阳县丞陈府君(希望)墓志铭》所知,墓志载“高祖叔达,义阳王兼侍中,曾祖弼,皇朝柘城县令”。陈希望卒于天宝八年(749)。

叔达还有一子名“德”,也是史书未载,由《唐故舒州怀宁县丞陈府君(令同)墓志并序》所知,该志载:“祖□□,义阳王,礼部尚书,谥曰忠公。父德,皇绵魏城县令。”

考陈德之子陈令同“立年从官”,曾任数县之宰丞,开元二十五年(737)逝世时,即使拟为70岁,则生于公元668年,那么从叔达到令同的代均长达约47年。令同在开元二十五年去世,而长房政德曾孙陈义(令同侄孙),开元十年(722)既已为少府监,很显然,这个“德”不在《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所载四子之内,推为庶出,为小妾生;在叔达逝世时或是幼年或为少年,子比孙小。

再由陈令同墓志知,其父陈德任“唐绵魏城县令”。唐代绵,即四川绵州(今绵阳东)。绵州,清同治十二年《直隶绵州志》卷三十五“表上”载:“隋开皇五年,巴西郡废,改巴西县曰绵州。”又曰:“大业初,改州为金山郡,其巴西、涪城、魏城、金山四废县今皆属州地。”“武德元年,复改金山郡曰绵州。”且由此知陈德非史书中任何一个“德”,墓志虽未明说陈德即清德或陈清,但据各地陈氏族谱如安徽《池阳陈氏宗谱》伯固派下《池阳陈氏宗派源流分迁总传》载:“叔宝第十七弟叔达义阳王子清迁金山。”《江南陈氏大成谱》载叔达生子清。浙江《上虞西横山陈氏宗谱》卷一串谱图载“叔达→清→缄→安国→信→真(唐亳州知州遂居谯)”。又《山阴下方桥陈氏宗谱》分派考载“又有封义阳而自为派者,出自叔达。旧谱历清、缄、安国、信、真(迁谯县,为谯县派)”。湖北荆门、福建永定等地义门陈氏宗谱均载叔达生子清。台湾《颍川陈氏族谱集成》及《世界陈氏宗亲大族谱》亦载叔达生子清。还有江西吉安、抚州、峡江、广昌、江苏盐城等地叔达世系谱,都载叔达生子清。更有谱明说义阳王有五子:“政德、元德、贤德、绍德、清德。”见谱照。  叔达幼子清德谱照,见《考略》)

因此,陈德为魏城县令,留居金山很自然;而正好谱载陈清迁居金山,所以,陈令同墓志中的陈德,即陈清无疑。而陈清或是“清德”的省写,或在旧谱中“德”字模糊而误。今当正名:“清”即“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