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大成宗谱序

类别:旧谱选载 作者:王守仁

自五宗九族⑴之礼行于天下,后世凡通都大邑之间,号称巨族而能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健而学问之博也。今祁门庠生,一旦思欲矫世俗之弊,溯本穷源,合陈姓而一,之斯固大有功于陈氏矣。然使千万世步尘蹈迹,伦理得以不泯,昭穆得以常明,维持名教于诚心真切之地,又谁之功耶?此余喜得于俄观创见⑵而不容以其请也。

按陈氏之先本妫姓,出于胡公满,受武王之封于陈,世主虞帝之祀。传至湣公越为楚所并,子孙因以国为氏。嬴秦⑶之季有曰平者,即越之十世孙也,家于阳武户牖,与张子房同为汉高帝谋臣,封侯拜相,光显天下。元帝时有讳汤者,又平之六世孙,拜西域副校尉,奉使方外,诛斩郅支单于及阏氏⑷、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余级,功上,锡爵关内侯。于平有光。(陈)汤之后移家颍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陈)寔⑸,以节义风四方。邑有争讼,辄求判正,致有谓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君所短。”⑹厥子六皆贤,而元方、季方为最,世称难兄难弟。自是颍川之陈益盛,二方之子孙益显于魏,丕播于晋,大行于宋、齐、梁之间。如大司空群、尚书左仆射泰,至讳逹而迁长城者,皆季方之后⑺也。高凉太守闰、魏主簿谭,至为福建兵马节度使曰迈而迁莆田者,皆季方之后也。季方之后居莆田为多,泉、福、建安之境次之。宋元间罕有会者,故其派无稽焉。长城自逹之后十一世生武帝霸先,继梁而有天下。传五君,凡三十三年。故当时膏腴⑻之地,多为陈氏所居。有曰新安者,则伯固⑼之受封,而其后移家绩溪,若旌德昌溪、霞溪、陈村,古泾之云岭、昌化义千类,皆绩溪之分派也。有曰宜都者则叔明之受封,其后移家德安,若义宁州、武宁、兴国、吉州、安义、瑞州、靖安、建昌、丰城、奉新、瑞昌、武昌类,皆德安之分派也。有曰湘东者,则叔平之受封,而其后移家歙之黄墩,若乐平、临怀、定海、永嘉、昆山、金华、灵璧类,皆黄墩之分派也。有曰义阳者,则叔达之受封,而其后移家玉山隐浆,若半溪口大门里、柳都、贺员、上饶沙溪、弋阳荣锦坊、德兴陈冲源类,皆隐浆之分派也。伯仁受封于庐陵,而陆安、新昌、大祜、信丰、新田、宁州、沙市、宣城、长安诸派皆祖之。叔英受封于豫章,而玉山腾鹏、常山、上虞、归安诸派皆祖之。庄受封于会稽,而凤阳涂山、广德苦竹墩、台州状元塘诸派皆祖之。胤受封于吴兴,而平湖、延津、嘉兴、东阳、义乌琏市、海盐、乍浦派皆祖之。叔献受封于河东,而原武、鄢陵、祥符、时和、临颍、新郑诸派皆祖之。叔俨受封于浔阳,而安仁、太原陈营、南河、鄱阳南村、贵溪、永丰诸派皆祖之。叔虞受封于武昌,而江夏、金沙、竹牌、团风、荆襄诸派皆祖之。若赭山、山阴、遂昌、奉化、乌程、无锡、常、镇之派,则自恬王于钱塘、叔俭王于南安始也。若鄱阳大园、南昌石桥、进贤罗岭、湖南之派,则自伯山王于鄱阳、叔谟王于巴东始也。至于西川(新都县)东门,又由太子深避隋所迁,而后亦有家保宁新井,而卒⑽宏大家声如三尧⑾者;亦有奉节出镇,因家浮梁盐仓岭,而卒能殉职置庙祀如大夫轶者;亦有宦游江浙,爱其山水佳胜而家桐庐如观察使轾者。若重庆南川、吉水长松、鄱阳礼城、婺源霍口则托始于新井而瓜分子析,又或有自礼城、自凤冈、自霍口者也。祁之竹源、休之陈村、浮之引京,下连镇市,则肇迹于盐仓岭。而蹊殊径别如祁西方村、桃源、陈(程)村、磻溪、宣化棕闾、崇善、谷木、建德小梅、青阳湾里、休之冰潭、潜埠、新墟,德兴洛坞、歙之慈孝坊、太平之西乡,又或自竹源、自陈村者也。桐庐一派分迁为多,近则淳安、遂安、富阳塌口,远则休之藤溪,歙之石门、湖之鸭头、苏之昌门、杭之天竺、暨之上广、山阴天台、秀水、平阳等路,历历可考。其余或出彼入此,或出此入彼,殆如断丝散绳,诚不可以头绪计也。

唐天成间有讳天麟、讳万镒诸君子者,一倡是会,于时而相从者三百余支。继之以宋开庆则得半焉,继之以元至正则又半焉。自后而各居其地,各宗其谱,虽咫尺之近,而有秦越之分。回视古人家天下之心,殆霄壤矣!今观君之为是也,岂直家天下云乎哉!散于天下,收于庙中,国之制也;散于天下,收于谱中,家之训也。君之意,盖欲拔浇漓之俗⑿,挽淳朴之风,使族之人各自其身推及其父,自其父推及其祖,自其祖推及其曾、高祖,以至于无穷焉!则同吾身者,同吾父者,同吾祖者,同吾曾、高祖者,同吾世分祖者,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贫有富,有贵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与不肖之分哉!则亲之于疏,思如何而敦睦之;近之于远,思如何而时会之;富之于贫,思如何而周恤之;贵之于贱,思如何而维持之;智之于愚,贤之于不肖,思如何而劝勉之。将见好恶相同,优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揖,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农耒相资,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患难相恤,婚姻死丧相助;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大不欺小;一宗之中,和气周流,仁风滂沛;上无愧于祖宗,次无愧于宗人,亦无愧于天地矣!善哉,君之为是也。然其辑谱说、表世系、写遗像,使同源异流,不欲其异,而欲其同。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健而学问之博也。嗟夫,举万钧之鼎,必乌获⒀而后能;游千仞之渊,必津人⒁而后可。胜斯任者,余固知在斯人也。然谱学失传久矣,感发而兴起者亦多矣。求如是⒂谱光明正大、简切真实而易观者,盖寥寥焉。余以是又知君为经纶之手⒃,而是谱信哉为大成也。故并之,以为将来者劝。

 

 

明嘉靖丁亥岁冬十月之吉南京兵部尚书

兼都察院左都察御史新建阳明山人王守仁撰

 

 

 

⑴ 五宗九族:五宗,古代宗法制度的一种定制。“五宗,谓上至高祖下及孙。”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

⑵ 俄观创见:俄,短暂、突然间;创见,独到的见解。

⑶ 赢秦:赢,秦始皇姓赢,指秦始皇朝。

⑷ 郅支单于及阏氏:郅支,单于的名字;单(读cha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阏氏

yanzhi),单于的正室,如汉族的皇后。

⑸ 陈汤之后移家颍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此句失考。居颍川的始祖是颍川侯陈轸,为公子陈完之后,陈不属户牖系。

⑹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君所短:即宁愿接受刑法惩处,也不愿被太丘长说声不好。

⑺ 达而迁长城者,皆元方之后:此句失考。据魏志注引文范先生六子,纪、谌最

贤,群之后名位逐微。谌孙佐,佐弟坦,佐子准,准弟戴、及从弟堪并至大位,(准)曾孙逵、达有誉江左,逵为西中郎将,追赠卫将军,达为吴兴长城令。旧谱多云迁长城者为“逵”,属错。本序已作更正。

⑻ 膏腴:土地肥沃,亦指肥沃富饶之区。

⑼ 伯固:文帝陈之子,受封新安王。下文的叔明、叔平、叔达、叔荣、叔献、

叔俨、叔虞、叔俭、叔谟等是宣帝陈顼之子。吴兴王胤、会王庄、钱塘王恬则是后主陈叔宝之子,宣帝孙。

⑽ 卒,终、终于。

⑾ 此句是将“三尧”列在太子深后,移家保宁新井。其实“三尧”既不是叔宝后,

也不是叔明后。详见《考略·“三尧”祖源与籍贯新考》。

⑿ 浇漓之俗:谓之社会风气浮薄。权德舆〈祭梁补阙文〉:“游夏远矣,文章运衰;

风流不还,作者盖希;君得其门,独斥浇。”

⒀ 乌获:战国时秦国勇士,据说能举重。

⒁ 津人:渡船的船夫。

⒂ 是:此也。下文一连几个“是”皆当“此”解。

⒃ 经纶之手:指有才能的人。辛弃疾《水龙吟》词:“渡江天马南来,几

人真是经纶手。”

  

 

此序原名《江南陈氏大成宗谱序》,序之内容主要叙述南朝陈各封王后裔迁徙各地情况,便于后人寻祖联宗。

此序有多种版本,内容有出入,后人有增改之嫌疑。如某版本在叙述宜都王后裔分迁情况后,尾处又多出一段:“义门一派,其分迁尤多,同族三千余口,析烟三百多支,近则德安、德化、湖口、星子、都昌、彭泽,远则黄梅、广济、桐城、宿松、蕲水、抚州、东乡、丰城、铅山、广信、吉安、临江、永新,暨夫永丰上罗、崇仁之丹桂里、吉水之赤岸、住歧、东源等庄,历历可考。”这前后实在没有必要重复,疑是好事者所为,今编辑时故舍去。本序以皖南祁门桃源、文堂陈氏族谱王守仁序为蓝本,参考其它版本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