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江州义门》一书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美观

最近,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江州义门》一书在全国各地经销,作者是湖南临湘陈启文先生,是位著作颇丰的大作家,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者,属江州义门陈直系后裔。笔者有幸拜读《江州义门》一书,在此发表一点看法。

一、《江州义门》的封面上醒目写着“天下陈氏出江州”。

大家知道,天下陈氏出自河南淮阳,而非江州。陈姓得姓始祖胡公满,陈胡公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的34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3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侯爵。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为陈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姓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

陈氏主要郡望是颍川。颍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此起义。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内。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在中华大地上的陈姓,如福建99%的陈氏宗亲都属颍川郡,宗陈寔公为始祖。陈寔(shí)(104187)即陈太丘,东汉官员、学者。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寔公生六子,在中华大地上繁衍后代,其后裔皆称为颍川衍派。而义门陈氏只是颍川衍派的一个小支流,并非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南朝陈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在内。后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官右补阙。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叫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生伯宣,遁往江西®山圣治峰,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

大家知道,义门陈氏是中华陈氏的一个优秀的支系,特别是义门陈创造了世界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她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建设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义门陈家族在三百多年义聚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奇迹,为之震撼!

这个家族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居最长,人口最多,世上无双。义门陈家族曾受唐宋时期多任皇帝旌表,义门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践行儒家思想的楷模,和谐社会的典范,文明家族的样板。义门陈世家,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陈旺公一家迁居江州起,至宋嘉祐七年(1062)分庄止,历时332年,创造15代、共3978人聚族而居的世界奇观。

历史证明,这样一支优秀的族系,是我中华陈氏乃至世界家族史的楷模,值得宣扬。但是,作为这样一个世界独一无二优秀族系的后裔,特别是编撰家族史的作者,最好是能从弘扬祖德方面多下点功夫,而对热衷于吹捧“天下陈氏出义门”和“天下陈氏出义门”这样不符事实之字眼切莫乱用,事实胜于雄辨,笔者且在下节中举闽台浙等省例证。

二、此书扉页:“谨以此书献给全球八千万江州义门陈氏子孙”,说起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总人口在7000多万。

而江州义门陈氏就有八千万,关于这个数字,确是令人费解了。据中国南方的闽、浙、粤、台几个省份统计数字显示,所占的比例均在10%以上,如闽台达12%以上,现将中国南方主要聚居省份统计数字如下:

浙江省陈氏总人口达280余万人,其中义门陈主要分布在开化市、建德市管村、温岭国泽、嘉兴县、长兴县水口镇、德清县、永嘉县上垅、湖洲归安、常山县、江山汪坞坑、常山芳村等地。浙江虽有义门陈氏繁衍,但不是主流支系,据温州、苍南、平阳等族谱显示,义门陈在浙比例很小,如从浙南材料看,倒是福建南院陈、开漳圣王陈支系所占比例特大,如苍南陈氏人口18万多,但义门陈所占比例不足3%,温岭陈氏14万人,义门陈约占5%左右,平阳陈氏12万左右,义门陈氏只占2%左右。

福建陈氏430多万,义门陈氏各地区比例如下:

福州五区八县陈氏人口108万,义门陈氏主要分布于福清、连江等地,已知义门陈总人口数一万左右,其中福清江阴泽水达6千人,是福州义门陈聚居最集中地,连江丹阳新洋也属义门陈氏,人口在1500多人。

宁德陈氏30万左右,义门最早迁宁为周宁县贡川,派衍际头、紫竹、咸源、周墩、儒源、苏堤、甘棠等地,繁衍义门陈氏后裔约有万余人,约占宁德地区陈氏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左右。

莆田市陈氏总人口在60万左右,义门陈氏只有涵江1200多人。

厦、漳、泉陈氏人口在175万左右,其中泉州陈氏近90万、漳州55万、厦门30万,义门陈有六个支脉:

1、陈宗昌()携家眷87人定居于泉州府同安县义井乡(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的姑井村),支分兴化、福州、龙岩新罗区、永定县;

2、陈彦光定居于泉州府同安县(今同安区)

3、陈彦德、陈彦相、陈彦迁兄弟定居于漳州;

4、陈彦悦定居于漳州府长泰县;

5、陈延瑞定居于晋江县;

6、陈彦郁定居于南安县,以上各支系在厦、漳、泉所占比例均不高。

龙岩市陈氏总人口在20万左右,义门陈有三个支脉:陈参琉()携家眷97人定居于汀州府,分居宁化县、永定县、上杭县、长汀县、武平县等地;陈希豪定居于汀州上杭县,陈才仁(群)定居于长汀县东陂庄,后裔遍布长汀、上杭、武平,义门陈在龙岩各县市区总人口在15万左右。

三明市陈氏总人口在27万,主要支系为永安贡川陈氏,义门陈氏散居于宁化、明溪、清流、将乐、建宁等地,总人口在3万以内。

南平市陈氏总人口近20万,义门陈有八个支脉:陈明通定居于南平市安济、陈宗逵定居于建瓯市、陈显先定居于邵武市莲塘镇、陈思南、陈思献定居于政和县、陈道大定居于建阳市丰乐镇、陈延祚定居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陈达、陈学成定居于浦城县。而南平市陈氏人口主要集中在延平区,占全南平的四成多,其它各县市区主要以南朝陈及从闽南迁入为主,实际义门陈在南平所占比例约二成左右。

综上所述,义门陈在福建总人口在30万上下,占福建陈氏总人口不足一成。

台湾陈氏总人口在260万左右,主要源头为厦门、漳州、泉州陈氏后裔,台湾陈氏主要聚居于台湾西部平原地区。据台湾《德星堂陈氏宗谱》记载,迁台泉州、厦门陈氏主要从事商贸,多聚居于台湾沿海港口城市;迁台漳州陈氏主要聚居于农垦发达的平原地区,客家民系即闽西包括义门陈氏迁台主要聚居于山区与平原结合部。据《德星堂陈氏宗谱》记载,台湾陈氏主要以开漳圣王陈元光、南院始祖陈邕后裔,此二大支脉约占台湾陈氏70%以上比例。

据义门陈材料显示,义门陈在台陈氏宗亲有300万,而这负数又作何解释?以上数据,不禁令人“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在中国,闽、台、粤、浙等南方省份之陈氏主要聚居地,略举数省,便知分晓。

三、义门陈氏历代谱牒之误

1、谱与谱有不符,史与史亦有不符。义门陈氏固然宠大,分迁脉络千丝万缕。如湖北省武穴市陈殿荣先生的《江州义门宗谱存疑问题考》,列举了许多“谱与谱、谱与志、谱与史均存在相矛盾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清代续修的宗谱已经提出,如金山庄、果石庄、关山德星堂、江西三眼桥等宗谱均言“谱与谱有不符,史与史亦有不符”、“旧谱之言不尽可据”、“言谱者不可不考也”。

由于年代湮远,早期的谱牒因兵燹、天灾、人祸而致失传。历史上江州义门频受兵燹之祸,那些分散在江西各地的义门后裔,也被迫举家外逃,纷纷流落他乡。在这种族败家破、流离失所的危难中,唐、宋时期的义门古谱毁失殆尽,幸存于世者廖廖无几,且支离破碎,最终“化为乌有”。元末至明初,各地虽有续修宗谱,皆因年代久远,资料残缺,多有错处。现存谱牒属于清朝中、后期的版本亦为数甚少。

讹误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一是义门后裔散居海内外,天各一方,相距甚远,交流困难。仅从邻近几庄搜集的文物资料,也是残篇陋简、断碑颓碣,运用“失者补之,乱得(则)序之”的方法,补辑而成续谱,其中谬误势所难免。

近年挖掘出许多义门陈氏族谱,如某些续谱者缺乏考究,任意增、删、改,使之痈肿而脱节,以致讹传。诸谱均云“蕴珪生兼”,尚有一谱云:“蕴珪生良,良生爵、爵生兼”平空增加两代人。近两年出版的宗谱,转载《宋史•陈兢传》时把“伯宣子崇”改写成“伯宣九世孙崇”。由此联想到《义门记》有关世系的内容,不得不令人生疑。《义门记》作者胡旦是“大宋内阁兵部尚书制诏总裁”,是有名的饱学之士。他对明显的世次问题能“俱知其状,因为之记”吗?看来此文大有后人妄改之嫌。又正如《大冶旧谱》载:益国公周必大言《义门碑》“疑后来碑误”,从以上章节中不难看出,在古代,已出现如《宿松谱•唐宋孝文节选》言:“抑碑经火后,本版错误”之案例。

2、错位失实,矛盾叠出。各地宗谱所载义门世次岐异甚大,与义门显祖要事的年代极不相符。现经深究细考,原是“整体错位”,即将叔明五世孙陈旺及其后人,整体移于第十世伯宣之下,而成“其孙旺”。为何出现“整体错位”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⑴官府干预,奉文改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官府表扬义门遗址。因德安“不当驿路,又无子孙生员在学,祠之则典守无人,遗之则湮没可概”,只在德安义门遗址“立碑表识”,而在德化(今江西九江县)义门铺“围墙树坊”。次年,德化县五十一庄联宗建祠修谱,“奉宪饬改”,按照“斯谱重表扬也,故公(伯宣)移先之”的意图,大肆“删改家谱”。此后,各地以德化联宗谱为蓝本,相互传抄,越传越远,妄断滥增愈来愈多,终致史、志、谱之间矛盾叠出。

⑵义门世次歧异的成因有多种,择其要者为上述二种。探析世次歧异成因,有助于对世次的考究。只要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整个世系结构和重要历史人物,全面地、系统地、辨证地进行综合分析,由表及里,去伪成真,就可以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四、结束语

从“天下陈氏出江州”“天下陈氏出义门”,到“谨以此书献给全球八千万江州义门陈氏子孙”,再到义门陈氏历代谱牒之误与现代义门后人夸大其词所造成的恶果说起。

人们常说,无才不足以修史,无学不足以考稽,无识不足以统论。而作史者尤加三事:质也,真也,慎也;既综合之、考稽之、统论之,宁质无华,宁真无伪,宁慎无略。古人且知“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何况现代信息这么灵通,若有人刻意捏造,无中生有,疵语连篇,岂能掩人耳目。

一部史书,考稽源流关系,理顺历代世系是其重点,也是修史的难点,不但要“续”,而且要“考”。修史历来视为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存史千万年,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因此,先人说过“作史者,必备三长:才也,学也,识也”。《江州义门》作者才气有余,能把比莫尔的“乌托邦”空想理论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构想扩大化、虚拟化,把历史上义门陈氏的诸多困惑加以延续,重蹈历史覆辙,误导义门陈氏及天下陈氏,混淆真伪,以讹传讹,把本应很严肃的家族血脉文化“颇谬于国史”,误导子孙后代。

总而言之,《江州义门》一书,与实际义门陈氏优良传统的论理是相悖的,可以说是相抵触的,不是给祖宗争光,而是给祖宗脸上抹黑。谱学家刘知几、章学诚所说的谱牒通病,在《江州义门》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最切中《江州义门》之要害!